中国禹州神垕钧窑钧瓷网欢迎您的来访!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钧瓷问答 >

神垕钧窑钧瓷网_各个时期钧瓷釉色的特点知多少?

中国最早的钧瓷出现在唐朝。宋代以来,钧窑烧成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可以说已达到了钧瓷烧成艺术的高峰。元朝时期,由于战争,钧瓷的烧制过程逐渐减少;明清时期的钧瓷主要仿制宋钧。自1956年恢复现代钧瓷以来,它已盛开百花齐放。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2012 | 发布时间:2019-08-15 16:54:15
推荐回答

  中国最早的钧瓷出现在唐朝。宋代以来,钧窑烧成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可以说已达到了钧瓷烧成艺术的高峰。元朝时期,由于战争,钧瓷的烧制过程逐渐减少;明清时期的钧瓷主要仿制宋钧。自1956年恢复现代钧瓷以来,它已盛开百花齐放。那么大家对各个时期的钧瓷釉色了解多少呢?神垕钧窑钧瓷网小编与您一起来了解下:

  唐钧

神垕钧窑钧瓷网唐钧.jpg

  黑唐钧

  20世纪70年代末,河南省禹县小北裕窑遗址出土了一种花釉瓷器。瓷器釉面上有黑色釉或乳白色的蓝色斑块,标记为唐钧。

  唐代花釉瓷器的工艺流程是先施黑釉料,再上白釉料,然后在1260-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次烧制,不分素烧和釉料烧制。从釉色呈现,唐钧应先素胎上均匀上釉,然后随机操作如斑点、飞溅或涂抹。随着氧化钙、氧化钾等不同含量的白釉料的加入,黑釉料逐渐移动,使整个釉不混溶。唐代釉料原料比较差,其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与宋代钧瓷相似。它也是中国最早的钧瓷。

  宋钧

神垕钧窑钧瓷网.jpg

  宋钧

  到宋代,钧窑的烧成工艺有了一定的改进。钧窑有月白、天青、天蓝、玫瑰紫色的乳白色釉瓷,器皿常有红色或紫红色的斑块,其中一些是专为宫廷设计的。

  早期钧瓷,釉质光滑,有光泽,显色明净如雨过天晴。釉层厚,通常约1.5mm。

  宋钧进入成熟期后,又称官钧,瓷胎光泽明亮,色泽艳丽多变,周围有“流痕纹”或“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的窑变图案。釉色一般有兰、紫两大类,共十余种。有天青、月白、天兰、翠绿、玫瑰紫、胭脂红、茄子紫、海棠红、朱砂红、火红、驴肝、马肺等颜色。

  窑变现象和釉的乳浊状态,构成了钧瓷的特殊审美感和艺术效果。

  窑变化现象是指釉质的不透明度和颜色的复杂交织变化,使得釉料变得丰富多彩,如烧成,蓝色釉料可变成蓝白色,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生动地显示出流痕,从而形成各种不规则的流动图案,有的可在紫红色的釉面上弥漫着美丽的兰白色流纹,有的则在天兰色的釉面上,布满夹有兰,白,绿的紫红色流纹,以紫,红,白,兰诸色互相交融在一起,形成万紫千红之色。

  乳浊状态是指钧窑釉料的天青或蛋白石状半不透明状态,它不仅能使钧窑釉料产生一系列浅蓝至深蓝,而且形成一种含蓄的光泽和美丽的品质。

  元钧

钧瓷价格.jpg

  元钧

  元钧一般来说,器型比较大,胎釉又厚又重,一般器具的胎质比较松。

  釉色有月白,浅黄,灰青等。其釉面特征暗淡粗糙,釉下有大气泡,棕眼,痰斑和瑕疵点

  施釉方法有一些变化。大多数器具都是半釉的,但有些器具又细又硬,气孔少,呈灰黑色和浅黄色。釉料主要是天青色和天蓝色。釉料透明度弱,显出乳白色。大多数的釉料都装饰有一个或几个大的紫色红点。由于釉料的流动性,在釉面上有引人注目的兔丝纹。

  明清钧瓷

神垕钧窑钧瓷网.jpg

  明清钧瓷

  明清时期,宜兴窑模仿宋代的钧釉,又称“泥钧”,被称为陶胎。釉色有月色、翠毛、云霞等多种颜色。

  雍正年间,景德镇窑场合烧仿宋钧器物,称为新紫。主要为鲜红色,釉色鲜艳,流釉为紫色,底部涂有芝麻酱色釉,并采用龟裙色块釉。工艺和釉色都很到位,但形状很大,不像宋钧那么简单,所仿鼓钉洗,出戟尊,花盆十分逼真,但仿不出“蚯蚓走泥纹”

       想了解更多钧瓷知识,请关注神垕钧窑钧瓷网,小编随时为您服务!神垕钧窑钧瓷网专注打造钧瓷平台,让更多的的人认识钧瓷、了解钧瓷,传播钧瓷文化,让钧瓷文化走向世界!



其他相关回答


亲,登录后才可以留言回答!

钧瓷精选 会员中心 购物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