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上绚丽的霞光,灵动无疆的山水,受惊的眼眸流连一片古典。像一首唯美婉约的宋词,流淌出清新隽永的韵律,摇曳着回肠荡气的万种风情,让人想要一吟再吟,仍觉意犹未尽!我猜想定是宋朝的那位才子豪情满怀,神采飞扬,诗兴大发,挥毫泼墨。最是那其中的一抹重彩,如神来妙笔,在宣纸深处浸润,扩散,最终氤氲成一幅写意的水墨丹青,赫然在目,栩栩如生,使悠古的瓷韵抚慰宋钧官窑千年的沧桑,最终定格成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印记。

观音瓶
瓷瓶温润如玉,丰韵流脂 ,那份难以描摹的釉色和难以形容的风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美得让人屏气凝神,美得让人生出一些不太真实的感受!五彩斑斓的釉色,光怪陆离,亦真亦幻,意境高远,禅意无尽。在这充满诗意和梦幻般的境界里徜徉缠绵,让人目迷心醉,遐思万千,烦心顿释,俗念全消!
品味“钧瓷”珍品,感悟“窑变”魅力,聆听“开片”之声,让人感受到的是花轻似梦的亲切,体会到的是美感如画的恬然!是“瓷境”也是“心境”,透过“窑变”,我窥到了钧瓷生动表情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窥到了钧瓷艺人流光溢彩的眼神,还窥到了藏在钧瓷里面的国人气节。不知道钧瓷艺人的艰辛,就不会懂得钧瓷的珍贵与妙绝;不知道“十窑九不成”的难得,就不会懂得“黄金有价钧无价”的意义和来历!

观音瓶 | 大宋官窑作品
窑变,是钧瓷的魅力所在,也是钧瓷不甘平庸的宿命。从泥到瓷,再到钧瓷的华丽蜕变都要历经磨难。那是一场生命的修行,一路上充满艰难险阻。每一件钧瓷珍品的诞生,都要经过:采料、制泥、拉坯、素烧、施釉、釉烧、甄选等大小共计七十二劫,少一劫也不能修成正果。这是“钧瓷”的修行,也是钧瓷艺人的修行。没有投身火海的义无反顾,就没有“凤凰涅槃”的脱胎换骨;没有经历痛彻心扉七十二难的淬炼煅烧,也就没有“出窑万彩”七十二变的惊世骇俗!熊熊烈焰中,当然也有意志不坚定牙关咬不紧的,“啪啦”一声,就万劫不复了!
经历了窑火的淬炼与考验,钧瓷珍品的诞生,绝非普通的物件,而是有温度有灵魂的,她是情与血的结晶,是文化和生命的共同体。钧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颜值担当,是绽放在陶瓷艺术巅峰的一朵奇葩!了解了这些,再去欣赏这件精美绝伦的珍品“观音瓶”,怎不教人心醉?怎不教人痴迷?
人间世,世间理 ,总能在自然界中寻到答案。我曾驻足在“观音瓶”前,竭力想像着她是如何的伟大与坚强!千锤百炼使其成型,烈火淬炼使其成器。“素烧”使之脱胎换骨,“釉烧”使之破蛹蝶变。面对烈火焚身的命运,没有哀叹,没有悲鸣!而是始终保持正向的思考,逆来顺受,苦中作乐,随遇而安,所有的苦难反而转化成了求之不得的营养,一种成就非凡的恩赐,那是为其羽化成仙做准备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瓷瓶”在炉火中翻滚,一浪浪的痛楚扑面而来!我想这其实也是钧瓷艺人的痛楚,这就是钧瓷艺人生动的人生写照!
在那生产力低下的北宋年间,手工匠人阶级地位相当低下,他们住穷街陋巷,衣食堪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先人们何以生出如此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怀,创作出如此精美的器物着实让人赞叹不已!可谓于薄情的世上热情不减,于困苦的日子活出诗意!

观音瓶
我常常会想,这些钧瓷珍品不是烧出来的,而是钧瓷艺人精神幻化出来的产物,里面蕴含着他们的情思、襟怀、意志和品质。他们都有着大师级的修为,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讴歌,对人生的礼赞,都融入了泥土,装进了窑炉,于是钧瓷窑变才那么的诗情画意而又丰富多彩!虽说钧瓷珍品百窑难觅,可遇而不可求!可事实上,孜孜以求的钧瓷守艺人,最终都能烧出自己得意的宝贝,那是对“苦心人”的馈赠,也是对“有志者事竟成”的印证!
钧瓷历经千年,窑火不熄,绵延不绝,几经跌宕却始终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并映现于众多膜拜者的瞳孔之中!钧瓷的这种生命力,或许就是“钧瓷守艺人”生生不息的情怀。他们用勤劳的汗水温润泥土,用智慧的灵光点燃窑炉,用神奇的窑变幻化出璀璨的生活,用生命的体温温暖了整个华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