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釉色,是钧瓷之魂,也是杨志创作的艺术灵魂。他深知钧瓷艺术之精华,是要在完美的造型上用窑变釉色来增添光彩。他重视设计作品时留给釉色充分空间,让釉色充分流动、溶化,自然形成不同的纹路、结晶和景观。他强调上釉时要选用适合器形的釉色配方,达到统一、和谐、完美的艺术整体。
杨志的作品中,代表钧瓷传统或创新的釉色众多,红紫交融,青白相映,厚重而不轻浮,玉润而不娇艳。作品所窑变的图画,自然天成而不刻意追求。这些特点在其钧瓷作品《佛尊》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件精品高约60厘米,手拉坯成形,状如坐佛,造型简洁,庄严静穆,施釉空间充分,窑变幻化美妙,使中华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得以完美呈现。
师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媚新。经过50多年的辛勤耕耘,杨志总结出“形为本,釉为魂;宁整勿碎,宁简勿繁”的钧瓷创作14字法则。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志一直在思考钧瓷的创新与发展。他告诫自己的几个孩子,不要做传统的败家子,也不要做传统的看家奴。这是一代艺人的信念,也是他对钧瓷艺术一生的追求。
杨大师半个世纪积累的钧瓷烧制技艺,如夕阳的彩霞正放射着美丽的光辉。他用双手拉出了乾坤,用火焰描绘出了艺术。如今,投资数千万元、位于神垕镇开发区的杨志钧瓷艺术馆已逐步成形。亭台楼阁、一草一木,都寄托着杨志对钧瓷美好未来的期冀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