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胎质也很重要吗?(六)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手拉坯之外,钧瓷制坯的方法早就已经多样化了,有托坯、印坯、滚压、注浆、盘筑、卷泥片等,其中常见的是注浆、盘条和压模。盘条是把和好的瓷泥做成泥条,然后一层层盘起来,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大型的器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手拉坯之外,钧瓷制坯的方法早就已经多样化了,有托坯、印坯、滚压、注浆、盘筑、卷泥片等,其中常见的是注浆、盘条和压模。
盘条是把和好的瓷泥做成泥条,然后一层层盘起来,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大型的器物。压模则是一种无甚技术含量的工艺,它是机械化的操作,有做好的模子,瓷土被一次性压成器物,适合批量制作杯、盘等日用瓷。注浆是目前陶瓷生产最为常用的制坯方法。
注浆的具体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将调制好的泥浆注入到多孔石膏模型内。石膏有很强的吸水性,泥浆的水分被吸收完后,形成坯体,然后坯体会继续脱水、收缩、硬化,达到一定硬度后,打开石膏模型,取出坯体即成毛坯。
注浆与手拉坯用料形态是不同的,通俗地说,手拉坯用近乎固态的泥,注浆用液体泥浆。
手拉坯使用的泥料是可塑泥,可塑性极好,不易开裂,易于拉坯和脱坯成型。可塑泥含有适量的水分,但没有流动性。而注浆用的泥浆是一种悬浮状的液体,制胎泥浆要有较适度的流动性、稳定性和渗透性。流动性不好的话,泥浆不容易流到模型的各部位;稳定性则是要求泥浆要有悬浮性,不会很轻易就沉淀分层,这样制作的坯体才能均匀。渗透性是指浆中水分能顺利被石膏所吸收。
毫无疑问,注浆因其成本低、产量大、效率高而成为多数窑口采用的主要制坯办法。业内人士估算,现在钧瓷市场上真正手拉坯的作品只有1%左右,其余主要靠注浆或者压模制坯。
注浆所用泥浆和手拉坯用的可塑性泥的根本区别在于,注浆泥中加有电解质。这种电解质是弱酸性碱盐,能够稀释泥浆,使泥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我们都知道,钧瓷是一种依靠釉与胎内元素的化学反应而发生窑变的瓷器种类,那么注浆中加入的电解质是否影响窑变效果呢?这个好像现在还没有人研究。笔者窃测,它或多或少是要影响窑变效果的,因为电解质在高温下或许会参与化学反应。
显而易见,手拉坯制胎烧造的钧瓷更具购买价值。
从艺术角度来比较,手拉坯属于纯手工制作,自然要比从模具里出来的量产瓷器的艺术价值高得多,每件瓷器都能保证自己的独特性,沉淀着钧瓷的韵味和文化。
手拉坯与注浆坯相比,一个仿佛完全手工绘制的水墨画,另一个则更像是批量印刷的油墨画。钧瓷作为一种有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瓷种,自然是传承原生态的手艺最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