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次子,十六岁随父杨志先生研习钧瓷艺术,自幼受父亲熏陶,对钧瓷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深得父亲钧瓷制作之精髓,现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
杨晓永潜心于炭烧卢钧的烧造,其手工把玩件、香道、茶具、摆件,做工精湛,造型古拙大气,釉色温润浑厚。
杨晓永钧瓷作品全部为手拉坯制作,满釉支烧工艺;造型新颖独特,釉色莹润透活,窑变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杨晓永履历
2006年春,27岁的杨晓永独自承包了一个窑口。他要在市场中检验自己的制瓷技艺与经营才能。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竟连烧9个月都不成功,1万元烧3窑就没了。
没多长时间,家里的钱被他“烧”光了,外面还借了10多万元的债,一时间压得杨晓永几乎喘不过气来。但在痛定思痛之后,他坚强地挺了过来,在对烟囱改造后,终于烧出了理想的钧瓷。
当年最后3个月,他设计烧制了《金猪送宝》、《诸事如意》两款猪年生肖作品,由于造型新颖、寓意吉祥、釉色莹润、工艺精湛,很快就获利20多万元。他不但还清了外债,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从2007年开始,杨晓永的作品逐渐受到藏家的关注,慕名找到窑口买作品、上门定制作品的络绎不绝。
杨晓永钧瓷作品特色
杨晓永的作品之所以深受藏家青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其作品基本上以手拉坯为主,技艺精湛,器型规整。
二、采用传统釉色、传统烧制工艺,自然天成,釉色浑厚,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三、其炭窑烧制的炉钧釉色,与宋代官窑的钧瓷釉色相比,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器型简约、饱满,线条流畅,注重釉色与器型的完美结合,柔中带刚,突出钧瓷制作工艺的特色
杨晓永满釉支钉烧工艺
满釉支烧是钧瓷烧制时在匣钵内的放置形式,早在宋代就开始流行。由于成本太高,满釉支烧逐步被钉烧取代。
满釉支烧的优点是器物在匣钵内放置平稳、牢固,在烧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器物出窑后更规整、更美观。其缺点是成本高,烧制难度大。
这些年来,杨晓永一直坚持手拉坯成型,满釉支烧,煤窑、炭窑并用,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作品成交价不断攀高。
杨晓永心语
杨晓永说出了自己的见解:“钧瓷无论如何创新,都要保留古代钧瓷的神韵,蕴含传统文化元素,坚持手拉坯成型,坚持传统烧制工艺,在釉色上不要哗众取宠,不应添加任何化学元素,不要人为干预窑变,要让窑变自然天成。釉质要深厚、晶莹玉润,无论大小器物,都能体现钧瓷的造型之美、釉色之美和工艺之美。只有这样的钧瓷才会成为经典,才会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