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蚯蚓走泥纹”为钧瓷所独有?
“蚯蚓走泥纹”是钧瓷釉面上一种特殊的纹路,形似蚯蚓在泥地上爬过留下的痕迹,呈蜿蜒曲折而又长短不同的线状,有的为单线条,有的为多线条相互交叉。
蚯蚓走泥纹”这种纹路源自宋钧官窑,为钧瓷所独有,是钧瓷窑变的艺术特征之一。
“蚯蚓走泥纹”的特点
钧瓷最富有特征的艺术就是釉彩的窑变艺术及各种纹路的形成,
“蚯蚓走泥纹”是钧瓷釉面上一种特殊的纹路,形似蚯蚓在泥地上爬过留下的痕迹,呈蜿蜒曲折而又长短不同的线状,有的为单线条,有的为多线条相互交叉。

“蚯蚓走泥纹”的传说
禹州城北关的颍河水很深,里边生活着鱼鳖虾蟹等各种生物,它们有个共同的首领叫“头王'。这个头王至高无上,掌握着水族们的生杀大权。
蚯蚓那时候也生活在水里,和螃蟹、蚂虾为伴,彼此是很要好的朋友。
一天,螃蟹头上的两个钳子无意间夹断了蚂虾的两根长须,蚂虾便到头王那里告状。为能告倒螃蟹,蚂虾还偷偷给头王献上了一颗夜明珠,头王见甚是喜欢,当即就收下了。常言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头王受了贿,就向着蚂虾,于是判螃蟹有罪,要用炉火将其烧死。
蚯蚓听说这事后,为螃蟹打报不平,就去找头王评理,头王哪能听得进去,不由分说,也判蚯蚓与螃蟹同罪,一块处死。很快它们就被两个行刑的水鬼押到岸上。
水鬼四处寻找有炉火的地方,转来转去,来到颍河南岸的钧窑,刚好见窑工们正在装窑。
于是就乘人不备,把螃蟹和蚯蚓装进了放瓷坯的笼盔里。
螃蟹趴在了一个鸡心盘上,蚯蚓趴在了一个鼓钉洗里。
两个水鬼悄悄盯着窑工把窑装好,封住了窑门。
不一会窑火点着了,顿时密里烟雾弥漫,熏得螃蟹直流眼泪,眼泪都滴在了鸡心盘上,螃蟹忍不住这样的折磨,挣扎着往盘外爬,终于爬出了盘子。可这时窑里温度已升起来了!螃蟹还是被烧成了灰。
而鼓钉洗里的蚯蚓一开始也死命地往外爬,可无奈鼓钉洗的边沿儿太高,蚯蚓爬得又慢,眨眼之间被烧成了灰。
窑工打开窑门后,发现有个鸡心盘里出现了不少如珍珠一样的斑点,而一件鼓钉洗上竟也出现了很多像蚯蚓爬过一样的纹路。窑工们欣喜之余,就将这种斑点和纹路分别起名叫“珍珠点”和“蚯蚓纹”。
从此以后,凡是在这个窑里烧出的钧瓷,每窑都有几件带蚯蚓纹的,间或也有珍珠点出现。
窑工们不知其中的原因,可颍河里的水族们都一清二楚,这是螃蟹和蚯蚓的冤魂不散!螃蟹和蚯蚓被炉火烧死后不久,蚯蚓的后代便把家搬到了陆地上,可又不能完全离开水,于是它们看哪儿土湿就往哪儿去,还经常在湿泥地上爬来爬去。
后世的人见了,只知道蚯蚓会拱土走泥,人们就把“蚯蚓纹”改为了“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的原理
窑变釉,
是一种典型的二液相、分相釉,
釉中氧化铝含量低,氧化硅含量高,
并含有极少的氧化磷,
釉中的红色则是由于还原铜的呈色作用。
由于采用还原气氛,降低了氧化铁的含量,
烧成的釉色以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为主,
并出现错综掩映的多种窑变釉色。
钧釉釉层中,常有一条条曲折线,状如蚯蚓状如蚯蚓走泥。
这是由于釉层在干燥或烧成时发生干裂,后在高温阶段又有釉流入填补而形成的。
钧釉釉层特别厚,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因而出现裂纹和缩釉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