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见旭的父亲是原禹县钧瓷一厂的老艺人,从事拉坯、烧窑工作。五六岁时,母亲常安排他为父亲送午饭。在父亲工作的地方,被煤烟熏黑的窑洞、窑洞顶部弥漫的灰白色烟雾、父亲双手沾满的泥浆,给苗见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时,趁父亲吃饭、休息时,他会模仿父亲的动作,拉个小碗,捏个小兔。

      苗见旭上小学时,常到肖河里检瓷片,每当检到好看的瓷片时,他都十分兴奋,有时也会产生疑惑:这条河里为什么会有瓷片?这些瓷片是哪个朝代的?为什么瓷片的颜色不一样?

      1990年,苗见旭从许昌师专中文系毕业后,回到神垕镇,做了一名教师。5年之后,他被任命为神垕镇第二中学校长,2002年又任神重垕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

      2005年初春,从小在“钧瓷窝儿”长大的苗见旭,在父亲和几位钧瓷人的鼓励和指导下,创建龙山钧瓷坊。当时,他连烧了四窑,连一件像样的作品都没烧成。孤注一掷烧了第五窑,仍不理想。一件、二件、三件.....苗见旭赌气似的把烧坏的钧瓷摔碎在窑炉边。当拿到最后一件时,一件完美的钧瓷挂盘呈现在苗见旭面前。

       挂盘荷口造型,以紫红色为底色,上面的白色小圆点密密匝匝,就像一朵成熟的向日葵,在器物的左上方,有一个圆形的白色斑块,斑块里有蓝色的云带,极像天上圆圆的月亮。他为挂盘取名为《香荷千年》,并赋诗:“妙手摘得荷叶鲜,大珠小珠凝玉盘。若非神火钧窑变,何留清香一千年?”

        此后,苗见旭一门心思钻研钧瓷制作技艺,充实钧瓷理论知识,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