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有人说明代钧瓷缺代,但后来的热释光测定则显示禹州制药厂挖掘出土的瓷片则显示为明代。如何解释这种悖论?

答:在这里首先要了解一下热释光断代的基本原理,热释光是指固体在受辐射作用后积蓄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一种物理现象。这种现象是一次性的,也就是固体在受辐射作用后,只有第一次被加热时才会有光被释放出来。在以后的加热过程中,除非重新再接受辐射作用.否则将不会有发光现象。对于陶瓷来讲,其中含有大量的硅酸盐晶体,这些晶体长期受到核辐射(如α、β和ρ)的作用,积累了相当的能量,因此若把陶瓷加热,将可观察热释光现象,热释光的强度与它所接受的核辐射的多少成正比。由于陶瓷所受的核辐射是来自于自然环境和陶瓷本身所含的微少的放射性杂质(如铀、钍和钾40等)。其放射性剂量相对恒定.因此热释光的强度便和受辐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在陶瓷的烧制过程中原始的热释光能量都会因高温而全部释放掉,此后陶瓷重新积累能量,所以最后所测量得到的能量值,与陶瓷的烧制年代成正比。这就是热释光断代的基本原理。

    了解了热释光断代的基本原理,就会发现制药厂出土标本进行热释光断代的问题:其一,标本的埋藏深度和环境,受辐射后的剂量是否一致。其二,标本出土的时间长短和环境温度,也会影响标本受辐射后的剂量问题。

钧瓷4.jpg